Skip to main content

Miss & Mr不知道

分享 | 陈韦静(大学想修中文系,却误入语言系;在报社混了四年,又一头栽进中学教书三年;如今重回报社,由于喜欢育人的工作和陪学生一起成长,业余便办生活营。)

(图 | www.bigstockphoto.com)

现在的青少年流行什么口头禅?答案是“不知道” “不懂”。这句话不是用来跟同侪朋友说的,而是用来敷衍大人的。

去年年尾连续办了两场青少年心灵成长工作坊,来了六位中学生。我很少办这种静态的活动,心里就想:办一次吧。结果差点气死自己。一个问题,答案顺序是“不知道” “不懂”。三天下来,我差点翻桌子骂人。

第二场只有两个男生参加,我以为男生会好一点,结果答案顺序依然是“不知道”“不懂”。这两句话真好用,不论我问什么,都能将我堵得死死的。原本我已经被气得很想掐死他们,可是灵光一闪,便问:“你们其实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只是不愿跟我分享,是吗?但是你们会跟朋友分享,是吗?”两人笑笑,点点头。

“因为大人们没有耐性听你们说话,或是批判你们的想法幼稚,不切实际,所以久而久之,你们就什么都不想说。可是大人还是要你们回应的,于是干脆回答‘不知道’和‘不懂’,是吗?”我问。

其中一位男生说:“反正大人都是问爽的。问你要什么,你给了意见,他们觉得不好,你不说,他们觉得你没有主见。就说不知道咯!”

(图 | unsplash.com

急性子妈妈vs慢条斯理女儿

这让我想起一位学生,每次谈起她跟妈妈的关系,就会泪如雨下。她跟妈妈也不是那种关系恶劣的母女,妈妈很关心她,她也很爱妈妈。但是,她们的问题出在于:一个性急,一个慢条斯理。女儿是那种可以花上十分钟思考如何表达一句话的人,妈妈则是那种张开嘴巴就可以不换气说上十分钟的人。当女儿要表达自己,前五秒钟妈妈还能按耐着性子等,后五秒钟已经忍不住催促。待女儿词句重组完毕,妈妈早已离开现场。

一开始,是妈妈没有耐性把话听完,之后,是女儿没有兴致再说。如果妈妈非要一个答案,沉默通常会挨骂,那“不知道”就是最佳的回应。

不知道读着专栏的你有没有发现,大人其实很擅长利用假民主来让你信服。有一次家里装修,妈妈要女儿自己决定房间的布置,女儿便提出了意见,妈妈却不接受,说装修工人嫌麻烦,说这个设计丑,然后又很民主地要女儿考虑接受自己的意见。女儿几经考量后仍坚持己见,妈妈却依旧反对,但也“民主”地要她自己做最后决定,因为“那很丑,别人看了会笑她品味差。”

我们隔了一段日子再见,问她房间装横怎么了,她悻悻然地说依了妈妈的意思,因为妈妈说“房间是你的,但是屋子是我的。”“既然这样,当初何必叫我参与设计?她自己决定就好啦。”女儿生气地说。

毕业前,爸爸妈妈要她考虑到哪个国家去升学,她选了纽西兰,刚好妈妈本身也计划出国深造,不过是去台湾。妈妈打好如意算盘,准备母女俩一起出国而有照应,于是“民主”地要女儿考虑换地方。女儿感慨说,“他们尊重我要出国的意愿,只是顺便帮我决定了去哪个国家。”后来我又听妈妈说:“这个女儿什么都‘不知道’,‘不懂’,真令人担心。”

同学们,这有你们的心声吗?

(图 | unsplash.com

尝试勇敢表达自己

不久前到朋友的画室当助理,主张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朋友有感于市面上充斥着填鸭式的绘画班,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于是要孩子们亲身体验儿童画的可贵。我们模仿市面上的教法,先给孩子跟着老师的样本构图,一定要tone,一定要涂满满,一定不可以出线,甚至老师可以插手修图。当时有一个五岁的男生把整只猫头鹰的身体包括眼睛嘴巴都涂上蓝色,我按照游戏规则要刮去他涂错的部分,结果孩子马上全身僵硬,眼睛定定地看着他的画。

小男生伤心的眼神令我久久无法释怀。我向来主张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可是这两堂课下来,我感触深刻。我想那些传统绘画班的学生未必真的能接受老师们不经同意便下手修改他们的画,但是投诉没有回应,摆臭脸也没人在意,最后唯有步步为营,每个颜色每个笔划都先问过老师。这过程丧失的又何止是信心而已?当我们的独特性得不到尊重时,当我们的决定一再遭受侵犯时,当我们的作品一再遭受否定时,“不知道”“不懂”也许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

同学们,我真希望你们的“不知道”和“不懂”里头,仍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我更希望你们能勇敢捍卫自己的想法、感受、意见,以及最重要的人生方向。当你们试着去尊重大人的意见的同时,更要尊重自己的意见,因为你有你的路,那需要你的勇气去开创——哪怕,全世界都不认同你。

(原载《升学情报91期》,2017年)

分享:

不正常教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自由“志”在,
it's your cho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