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走出象牙塔,大学生应多关注全球议题

分享 | 许雪翠(业余专栏作者,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教育组组长。)

(图 | unsplash.com

第17届北京论坛于今年12月5日在北京大学掀开序幕,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邀请了许多全球知名人士和学者参与其中,分为线上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这场论坛有好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演讲,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谈话。他通过视频表示,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为不断加剧的不平等与分歧等顽疾敲响了警钟。他继而呼吁全球应该一起合作,使国际社会能重回实现“可持续發展目标”的轨道上。

作为一名青少年或学生,虽然努力学习与奋力追求理想是首要任务,但也别忘了要时常关注全球议题。尤其进入大学阶段,若有机会接触各国学生,更应摒弃标签与歧视,埋下和善的友谊种子。此外,大学生也不应该只躲在象牙塔里或是待在舒适圈中,而是要更关心社会,对两性平等、社会平等多一份主张,多一份积极的参与。

剑桥大学校长杜思齐(Stephen Toope)在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的远程演讲里所说:“大学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随着社会出现的巨大变迁,大学的角色也一直在转变,大学存在的根本目的也需要作出因应调整。杜思齐的演讲主题是 《搭建沟通桥梁,应对特殊时期:全球大学的角色》。他说:“在未来的几年中,全球范围内从贸易到安全问题的紧张局势还可能升级。而且,当地缘政治使国际合作处于紧张状态时,学术机构必须继续开展合作,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

“因为全球挑战仍然存在,并且将继续影响我们所有人。在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时,比如新冠肺炎和气候危机,我们需要多样的背景、观点和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公平、开放的伙伴关系才能解决问题。”杜思齐随后表示,剑桥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约翰·邓恩曾写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全球大学亦是如此。

本届北京论坛设下八个分论坛,从全球健康、生态文明、数字人文、技术变革等方面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發展,着力探讨如何在应对大变局带来的严峻挑战的同时,避免走向封闭、对抗及零和博弈,抓住变革中的历史机遇。所有国际论坛都是精英聚集、智慧交流的舞台,值得我们取经与学习。

分享:

教育事件簿, 许雪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自由“志”在,
it's your cho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