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学科成绩不是选择课程的唯一标准

编写 | 陈利群
整理 | 梁舒卉

(图 | unsplash.com

打开大专招生宣传手册,如果事前没有一点主张,林林总总的课程足以令人眼花缭乱。大专教育课程的多元化,让学生的出路选择更富有弹性了,然而中学毕业生面对升学抉择却更困扰了。

多数毕业生都面对着相同的困扰,像是不确定自己在报读课程后,是否会持续喜欢该课程而不“变心”,更说不上以后会不会喜欢该领域的工作。其实,思考未来、面对选择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大多数人在作选择的过程中,没有把个人兴趣、性格、能力放在一起考虑,反而以自己的学科成绩作为唯一判断某个科系适不适合自己的根据,例如“生物学”成绩最好,就选择报读医科等。

学科成绩常被误以为“兴趣”。凭考得好成绩的学科决定选科,有可能让我们读出兴趣、读出热忱;但,也可能让我们半途放弃!因为,成为一名专业人士,单一的知识训练是不足够的,它还需要有能力、性格特质(做事风格)的配合。

譬如,一名药剂师除了必须熟知各种药理知识之外,还要有细心谨慎的性格,才能耐心地按照病人的病情谨慎判断和用药,同时耐心地与病人沟通,关心病人。当一个专注力不足,做事不喜欢按照章法,很有自我主张,爱搞创意的人面对性格与专业要求有矛盾的时候,就很难融入到专业的角色训练。当初的“兴趣”也就会变成“无趣”了。

生涯学者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工作上会不会快乐、能不能满足、有没有毅力去克服工作上的挑战追求成就,不单与智力有关,它还跟“兴趣”、“能力特长”、“性格特质”有很大的关系。大学的专业训练是为了未来的就业而准备,所以选科选系除了以学科成绩作准之外,不能不同时审视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性格特质”,一起纳入考量!

(整理自学科成绩,不是唯一的条件!,《升学情报第49期》,2010年)

分享:

充电站, 课程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自由“志”在,
it's your cho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