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相信自己,为明天加油!

文|李志祥博士(马来西亚注册心理辅导师)
整理 | 梁舒卉

免费 手的选择性聚焦摄影 素材图片
(图 | pexels

日复一日,我们上学、赶课业、考试,生活规律而紧张……长久下来,你的感觉是什么?

书本上的内容一天比一天艰涩难懂,背诵也越来越吃力,做作业的时间越来越长……多年以后,你的感觉又是什么?

某天,当你发现自己竟然花费这么多年学习一些“不知道学来做什么”的科目,而自己却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埋头苦读以便应考,无聊中夹着一丝无奈(可能会有一点愤怒)……你又能做什么?

当周围的人不断告诉你“求学重要”、“考试重要”、“文凭重要”、“前途重要”,于是你不断地为这些“重要”的事疲于奔命,到头来却越来越迷失,甚至怀疑“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你会做什么?

当你发现我们的教育制度让一小群成绩顶尖的人物意气风发,一小群成绩落后的同学挫败绝望,一大群成绩“不上不下”的“中间份子”不知何去何从……你身为其中一份子,你想些什么,打算做什么?

有气有力的学生选择了“呆呆向前冲”

能适应课程要求,顺利完成考试,甚至小有成就的同学,其中有不少人光是凭着一股狠劲在往前冲。

可悲的是一旦会考结束,生活骤然失去重心,来到一个“必须为下一个旅程”计划的当儿,这些“成就”竟然使不出劲来——同学们开始疑惑:我的下一步要怎么走?

我常常问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将历史科规定为中学必修科目,表示我们对过往重要人物、重大事迹的重视,为什么我们反而不在乎学生“自我了解,规划未来”这样的切身需求呢?

“生涯学习与规划”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每一名学生的必修学科呢?

有气没力的学生选择了 “麻木,过一天算一天”

试试问我们的学生一些“有趣”的问题:你喜欢学校吗?喜欢上课吗?……

孩子的回答往往是“我不知道,大家都这么做嘛!不喜欢又有什么办法?反正都得经历……”

学生群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想让生活过得下去,有些问题不必思考也别去思考,因为想多了“会很矛盾、很痛苦”……

我们的教育似乎比较鼓励学生思考数学、科学题,思考作答技巧。对思考“意义”这一回事,我们反而不怎么鼓励,也不太在乎。

没气没力的选择了“放弃”

那些逃学、跷课或到学校“胡混”的同学,我们习惯称他们“不求上进”、“自暴自弃”。当一个人长期暴露在一个不断增强挫折感、不断提醒自己“能力不足、差强人意”的学习环境底下,既没有学习成就,更没有学习乐趣,然而却得循规蹈矩,不可滋事……他能不放弃吗?

“今天和学生谈梦想,有时会很痛苦。因为说不定他们会回过来奉劝老师踏实些。

今天想和学生谈“学习的意义”,那会更痛苦。经验过真实的情境和经历,那些道理似乎连我自己都没法说服。

受教育的过程有一些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问题”。

我们必须和一些不喜欢,甚至恐惧、厌恶的科目打交道。我们还必须在过程里累积“分数”、累积“成就”(虽然它们未必能代表你的真正“实力”),才能顺利过关。过程中有人受鼓舞,却有更多人受挫败。

这个过程有着许多让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不得不”让自己委屈难受的责任与压力……,使你“不得不”采取“呆呆向前冲”、“麻木随波流”、“胡乱混一混”的态度继续生活。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仍然衷心地希望你:在糊涂中寻找清醒,在麻木中找回感觉,在现实中继续梦想。

因为,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请你相信自己!

(整理自为明天加油《升学情报第3期》,1999年)

【延伸阅读】梦想不一定让你成功,但没有梦想你不可能成功!

分享:

充电站, 生涯规划, 生涯辅导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自由“志”在,
it's your cho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