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哈佛大学公开录取程序,原来考试成绩不是唯一标准!

分享 | 许雪翠(业余专栏作者,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教育组组长。)

(图 | pixabay.com

近日,天下杂志一篇题为《哈佛选才流程公开:具备这些人格特质,比会考试还重要》的文章吸引了笔者的眼球。文内提到哈佛招生部主任菲茨西蒙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课外活动与个人特质等“非学术特质”(Non-academic factors),其实是哈佛判断学生入学资格最重要的资讯,因为“同侪教育是大学经验中重要的一环。”

这个说法并不新颖,顶尖大学招生早已走向全面性审查(Holistic review),强调提升个人素养与人格特质。哈佛的招生流程可简单的划分为四个步骤,即:招聘、面谈、评分与表决。在“面谈”阶段,哈佛会动用将近1万5千名校友向申请学生进行校友面试(注:哈佛近两年平均收到四万份以上的大学部申请,但只能录取1千600名新生)。

来到“评分”阶段,招生委员会针对学生的学术能力、课外表现、人格特质与学校推荐四大项目,进行最后的表决阶段,分数亮眼的学生,会再经历两轮的招生委员会的表决。

“哈佛招生审查指南”中写道,能够获得哈佛招生委员的最高评价者,其人格特质为:在面对重大的人生挑战时,会展现出惊人的勇气、领导能力,以及启发周遭同侪的特质;同时要对他人有强烈的同理心,或是获得推荐者毫无保留的支持。

由此可见,恆心、毅力、勤勉、自我意识、好奇心与热情等特质,都是哈佛大学的选才标准。虽然哈佛对笔者而言好像太过遥远,但文章里提到的招生条件和人格特质,却是我们可以参考的指标,毕竟优良的人格素养,放诸四海皆准,到哪裡都会发光!

分享:

哈佛大学, 教育事件簿, 许雪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自由“志”在,
it's your cho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