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时代,速成教育?
文 | 陈利良(时任南洋商报教育周刊《新世纪》主编)
这些年,随着马来西亚政府高等教育政策迅速的开放,我国私立大专教育变迁之快,令人头昏目眩。整个大专教育的发展可说到了一个空前蓬勃的阶段,以前许多大马华人变卖产业,送子女出国时有所闻;今天越来越多外国人到马来西亚念书。
这除了为莘莘学子带来更多元的选择,良莠不齐的私立学院与结构各异的课程,也给年青的学子平添许多的不便与烦恼。
当学生最大的烦恼就是如何考上大学,选个能够让自己与家长皆大欢喜的科系。做家长最担心的除了子女的品性外,就是子女的学业。虽然一纸文凭并不见得就能断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可是在这样一个大学生多如牛毛,正牌或冒牌博士满街走的年代里,考上大学似乎是每个学生的唯一人生目标。
对于那些刚考完试,正站在升学十字路口的学生而言,首先须解决的便是从越来越多,越来越精专的课程中,去选出一个既要符合兴趣,又能迎合发展趋势的课程。
由于社会变迁的脚步越来越快,导致人们求“速成”的心理也日渐高涨;一般都希望能一步登天,若能一夜致富当然最妙,大家都来越不肯脚踏实地的多做扎根工作,反之,都把扎根工作看成浪费宝贵生命的“无聊之举”。
在凡事都以“时间就是金钱”为标准的似是而非谬论下,连最基本的教育也讲究速成,越来越多人都怕书读得太多了,读书只要够用就好。殊不知,最后变成无知的是自己,这也是欺骗自己的最佳理由。
大学从五年减到四年;还不够,减到三年总应该差不多了吧。看来,还是有人认为不够快,所以最近甚至还出现了两年半的学位课程。
有些人,甚至连读书也免了,索性花费点钱,向什么渌渌大学买张鬼名誉之类的博士头衔,然后非常认真地以为自己真的已成了博士。这类“渌渌博士”笑话,近年越来越多,哀哉!哀哉!
孔子说:“唯一知与下愚,不移。”此意即课程无论好或坏,对那些上知与下愚的人影响都不大。问题却是堪列为上知与下愚之辈又有多少?偏偏,这世界上最多的就是那些影响最大的不上又不下如笔者之徙。
欲速则不达
一昧求速成的心态,不仅做学问有问题,做事往往也不可靠,最终欲速则不达,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国家经济发展蓬勃时候,在市场需求殷切、人力求过于供时,暂时或也顾不了学问扎实的问题。可是,当经济一放缓,市场人力需求放松后,扎实的根基便成了在竞争激烈的人力市场上求胜的一个关键。
其实,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学问便是最佳的一例。任何高深的学问与技艺,都不是一蹴而成,均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历程与呕心的学习。在行家面前,肚里装了多少的真材实料,绝对骗不了人。
这里需强调一点,笔者并非认为课程时间的长短不应加以考虑,但却坚决反对把时间列为考量的第一要素,因为还有一些其他更重要考量因素。
当整个世界日渐迈向地球村世纪发展、大专教育日益普及时,扎实的根基可能就成为了脱颖而出的关键。如果好逸恶劳,不能脚踏实地的苦干,最后或许也可勉强过关,混张文凭回来,但将来成就可能有限。
笔者不否定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没念过书也能取得极大成就的人。但时代已经不同,请记得许多老一辈的成功人士,不是没读书,而是没书读。有书不念,跟没书念,是两码子事;今天已经没有多少个没书读的凄惨故事。
大学短短的数年,是人生中最佳的黄金学习时段,在学问途上侥幸获得的机率,太低了。谨祝福站在升学十字路口的学生,能够尽早解决这个人生中一个极关键的问题。
(原载:欲速则不达,教育岂可速成?《升学情报4期》,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