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经历最美的“曾经”
文|颜振祥(De Monfort 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毕业,现任设计工程师)
我是个没有故事的人。也许凭一些拼拼凑凑的记忆、经验与印象,你可以看见一小部分的我,和关于我不是故事的故事。
我曾经的心情
那一年七月的夏天,我来到 Leiceiter,华人们管他叫莱斯特。位于伦敦以北、朴实静谧的小镇显得格外恬静平和,这是个美丽得叫人有点意外的小镇。好了,应该好好酝酿情绪,开始用心念书了。这是1996年7月,我给自己的承诺。对于读书的事,虽然不至于迫不及待,但还是尽了全力用心去念的。停停走走在莱斯特的每个清晨、午后、傍晚以及月色下,我虽说着自己听起来极拗口的爱尔兰腔英语,却对小镇上悠哉闲哉的生活方式极为享受。
我曾经以为在一个以外语沟通,而文化背景又截然不同的地方生活,就好像把一颗尴尬的椰子绑到樱桃树上去一样,多么的格格不入。但是没有。在怀念着半岛的蕉风椰雨之余,我以最舒服自然的姿势与心情,把自己安置在这小镇上,并用心生活,用功读书。
我曾经的功课
有一首诗这么说:“我哒哒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选择在莱斯特的 De Montfort University 修读机械电子工程(Mechatronics)不是美丽的错误,那是个美丽的邂逅。而我就是那仍对它念念不忘的过客。这儿有相当多的大马留学生。感觉上,同乡人多的地方,自己的胆子也自然不那么小了。
我开始用心读书因为觉得那是搁在父母亲血汗钱上的一份责任;尽管觉得在学习态度方面,当东方与西方相遇了,难免会有预期中的冲突。于是我重新整顿步伐来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方式。那过程也不是没有经过一番矛盾与挣扎的。请想像把 sambal belacan 夹在汉堡包里咬嚼,这样的一种吃法,也许就是东方学生融入西方学习方式的过渡期的最贴切比喻了。
无论如何,习惯了这种方式以后,反倒觉得这儿的考试制度并不如想像中的繁冗紧张。反之,如果时间管理得当的话,还挺轻松的。我想那些日子,步伐在来来去去、停停走走之间,我从学习上的自行摸索到思想上的独立自主这个过程中,渐渐地认识了自己。在每年四个学期制的大学生活中,日子过得充实稳扎,读书与课业占去了大部分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时间“招摇过市”。除了前半年的苦读、再苦读,就是后半年为完成课业的用心、再用心。那是我曾经的功课带给我的磨炼。
在莱斯特这可爱的小镇,我学会了如何在午后五时前办妥一切事务。你甭想要某家店子为了替你的课业打洞子、装订或是什么的而迟五或十分钟打烊;我也学会了要自己动手准备膳食。反正大家都是飘洋过海的学子,也不会担心会出什么洋相。
我曾经的心灵流浪
如果说我的“曾经”不算多,那么这次的学习旅程就是极为充实和快乐的“曾经”。我想那是相当难得的一次心灵流浪。虽然说莱斯特零下十度的冬天总是叫人特别想念半岛的长年炎夏,可是它那美丽而温暖的春日却像个叫人过目不忘的脱俗少女。而在热闹、充满生命力的初夏,你又会深深怀念它落叶纷纷的静谧深秋。
这旅程中,我第一次感觉莱斯特白皑皑的雪花多么叫人振奋,同时难忘于它的清丽脱俗;感受英格兰本岛西南末端的天涯海角(Land’s End)的浩瀚;细嚼法国于人们口中言之凿凿的浪漫;舍不得忘记瑞士的祥和平静与奥地利的湖光山色,然后把比利时、荷兰、意大利、德国的记忆都小心地带回来了。身为一个以念书为重的过客,这样的“曾经”在在地丰富了我的心灵流浪旅程。我的暑假与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假期,都换回了这些美丽的“曾经”。走这一趟心灵的流浪,我的左右常有相互扶持的朋友,他们让我更清楚地看见自己。我要谢谢他们。
我最后的天涯海角
后来,告别那一段离乡的日子,我回到这一片夏日炎炎的土地。过去留学生活的阅历让我成长,也同时让我体会到,能以最诚意的付出,去浏览生命中的可贵景点是种难得的幸福。有人穷一生不厌其烦地寻找生命中的天涯海角;我想,其实真正的天涯海角不在天涯,也不在海角,它就在心里。
(转载自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在英国的故事,《升学情报4期》,2000年)
Cheow Yi Le
生活本该如此,平凡但绝不平淡。”怎样过日子”完全取决于你怎样去分配,思想是自己的,路也是自己选的。有些人能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有些人却为此放弃。人生如戏,不管身在哪处,都要用对的方式完成那一场有故事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