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无阻学习 教育领域欣欣向荣
分享 | 许雪翠(业余专栏作者,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教育组组长。)
很多人说,2020是被偷走的一年。然而,在新冠疫情的重创下,各国大学仍在努力为青少年学生的黄金象牙塔岁月护行,例如建立起云端学校、发放研究基金、拓展跨国合作等等,弥补网课缺失。
分享 | 许雪翠(业余专栏作者,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教育组组长。)
很多人说,2020是被偷走的一年。然而,在新冠疫情的重创下,各国大学仍在努力为青少年学生的黄金象牙塔岁月护行,例如建立起云端学校、发放研究基金、拓展跨国合作等等,弥补网课缺失。
分享 | 许雪翠(业余专栏作者,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教育组组长。)
第17届北京论坛于今年12月5日在北京大学掀开序幕,主题为“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邀请了许多全球知名人士和学者参与其中,分为线上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分享 | 许雪翠(业余专栏作者,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教育组组长。)
近日在《联合新闻网》读到一篇题为“后考试时代来了!国际选才新趋势:企业不看学历 大学不看成绩”的文章,说的是美国硅谷带头,让“微证书”兴起,挑战了传统的大学学历,也可能会因此颠覆仰赖大学教育改变未来的传统思惟。
分享 | 许雪翠(业余专栏作者,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教育组组长。)
近日,天下杂志一篇题为《哈佛选才流程公开:具备这些人格特质,比会考试还重要》的文章吸引了笔者的眼球。文内提到哈佛招生部主任菲茨西蒙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课外活动与个人特质等“非学术特质”(Non-academic factors),其实是哈佛判断学生入学资格最重要的资讯,因为“同侪教育是大学经验中重要的一环。”
分享 | 许雪翠(业余专栏作者,曾任《星洲日报》副刊教育组组长。)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近期发布《青少年与疫情:回应、复原与韧性》(Youth and COVID-19: Response, Recovery and Resilience)分析报告,探讨全球48个国家从15到24岁的青少年因疫情所受到的影响。该报告是横跨90个青年组织的调查结果,范围还包括非OECD会员国。调查显示,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青少年最担心的事情依序排列为:“心理健康”、“未来求职”和“教育”。这些是否也是你最担心的事呢?